2014年9月30日星期二

【逼格着衣】今秋怎么穿!

买一件涂蜡的Barbour夹克

无论是北京还是纽约,连续的细雨绵绵天气已经不能穿Suits and Blazers了,那如果想让自己在冷飕飕的秋天里显得不那么落魄,一件Barbour涂蜡夹克就是最好的选择。Burberry对外宣传自己的品牌的时候,从来不敢提及“皇室”二字,为什么,因为皇室委托认证(Royal Warrant of Appointment)的大衣和夹克品牌不是Burberry,而是Barbour。(图为Barbour著名的三个皇家认证logo)


Barbour最有名的产品之一,便是这个涂蜡夹克。我看保证,自打你买了这个夹克后,每天最大的盼头,就是下雨下雨下雨。感觉天儿更冷了?没事儿,再买一个内胆从里面挂上,保你得瑟到11月。有B格的人只关心风度,从来不关心温度,他们会笑看其他人在寒冬中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在夏天热的浸湿了衬衫。当然这里面的滋味,也只有老B们自己能体味到。(下图: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真人示范)


为身上增加一些新的材质

你需要在衣服的材质上下一些功夫,法兰绒就算了,五年前可能还算流行,现在简直是“暖男”标配,对于这种已流行的文化,一个嗅觉灵敏的老B应该如同躲瘟疫一般躲开。可以考虑灯芯绒,毕竟是猎装经典。也可以考虑丝绒,但不要滥用,要不然别人会以为你天天出席鸡尾酒会,而且说实话,丝绒真不好打理。

再有,弄一双麂皮靴子。它可以是切尔西靴子(Chelsea Boots),也可以是短帮马靴(Chukka),也可以是搭线靴(Moc toe Boots),但记住,它一定得是麂皮质地或是其他更加“厚重”的质地。这样你可以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独立在那些商务B之外,笑看他们每天被上级压榨。


添几件SuitSupply的针织衫

关于SuitSupply这季的review,可以回复102来收看。
SuitSupply的西服在国内的定价确实不厚道,但那些针织衫,几乎是单纯的乘了个汇率就拿过来卖。比如下图这件纯羊绒的开衫,美国官网卖149刀,国内卖980人民币。不得不说比起它那些西服的定价,针织衫的价格还是相当有良心的。


针织衫这东西,天气晴好的时候你可以套在外面穿,阴雨绵绵的时候你可以当内胆穿,业内人称“穷人三件套”。虽然这三件套有时候会让你看上去像书呆子,但是只需要简单的调整一下搭配,就顿时B格大涨。首先你需要一件材质特别的西服外套(比如羊驼毛、毛海等),一件剪裁偏瘦、质地轻薄的针织衫,一件纯色且浅色的衬衫,然后一条够B的领带。齐活儿!


随身备一把好伞

首先,你要确定你不会经常丢伞,要不然丢一把好伞够你心疼很久的,如果你经常丢伞,一把杭州的天堂伞或者Duane Reade里买的廉价伞就行。如果你要买好伞,前提条件是千万不要买品牌特征明显的伞,这是我再三强调的一点,老B要有低调且独到的品牌趣味。所以就不要妄想什么Burberry的格子纹伞和Alexander McQueen的骷髅头伞了,再好看也不是你的(况且,前面说的那两把伞,可真不少假货)。

定制伞其实还可以,但一定要挑选好牌子。FOX什么的就算了,这个牌子现在太迎合主流消费群的口味,无非就是多了一些特别的伞柄和伞面设计。可以考虑像James Smith & Sons这样的店,1830年建店,在炮火的摧残下还能保留至今,老B们最喜欢这样的沧桑感。

这样,只有两种B格伞可供选择。首先推荐的是Senz°Original,这把造型奇特的伞因得益于其特殊的设计,可以挡住100公里的风速。在暴风雨天(插一句,这个牌子的Slogan就是"The original storm umbrella",你们感受下),您可以举着这把伞笑看其他人落魄而逃,自己只是淋湿了裤子。另外一个值得推荐的就是德国原产的Kobold(仅限Classic系列),作为世界自动伞的鼻祖,这个牌子就够B格了,再加上加强的龙骨设计和更大的开伞面积。这把伞的B格绝对能甩Burberry好几条街。(图为Senz°Original)


最后来一点很重要的B格生活忠告

作为一个标准的老B,很多事情最好能要亲力亲为。比如你可以在一个不愿意出门的周末自己把鞋和皮具擦一遍,或者把自己的衬衫手洗并熨烫一遍。这是一种自己心爱的单品沟通的好机会,它能提醒你,你应当感恩自己的生活。当然这也是一个极佳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一边看球儿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在喝一口从德国运过来的Weihenstephan牌啤酒,滋润。


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

【逼格汽车】如果你这辈子只能买一辆车(本期无图)

这几天有朋友让我写写关于车的文章,虽然作为之前从事的行业,对这个题目应该信手拈来,但是我的广大观众内还有汽车媒体界的前辈,因此不敢过于造次妄言。不过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什么样的车,才是A-lifetime-car。

如果你这辈子只能买一辆车,你会买什么车。(但还得有B格,耶)

首先,先划掉那些不切实际的选择吧。虽然法拉利、兰博基尼的样子简直帅B到爆的跑车,但是你真的不打算要孩子吗?如果你要是真的不想要孩子(想好了啊),这些令人垂涎的选择倒是可以考虑,否则,想都不要想。甚至包括保时捷,虽然有所谓的后座,而且上面还煞有其事地提供了安全座椅接口,但这辆车最多也就能为你家提供服务到孩子8岁左右。在那之后,孩子可能会觉得街上跑的出租车更舒服更宽大。

第二,我们的目标虽然是家用车,但也不能 lame,一点都不能。保姆车(MPV)确实好用,可以装人和装货。同时还相对比较经济省油,的确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日系改装厂热衷于暴改这些保姆车。但你真的一点都不想要一个动力好一点的车吗?虽然有GMC等厂家提供动力稍好的保姆车,但即便如此,也是“稍好”而已,况且,大家一起游车河的时候你开着一个格格不入的保姆车?Come on,这个也别想了。

接下来我们的选择,笼统地来说,只剩下SUV和轿车了。

先谈SUV,作为近几年中国以及全球市场的宠儿,SUV可算是出尽了风头。但首先,我们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城市SUV或城市越野两用SUV上,而不是那些越野专用SUV。为什么不?因为他们的悬挂太硬,一辆车好几把差速锁,再加上四轮驱动简直就是新世纪的油老虎,虽然前两天发改委又调整油价了但咱也不能这么造啊对不。而且这些车,对于家用来说,实在是不伦不类。很难想象一个应该满身泥巴的牧马人被擦得干干净净,装满刚从沃尔玛买好的生活用品去接送孩子上下学。

对于SUV的选购可以记住这几点:能有四驱肯定比两驱好,雪天真心用的上;能外接车顶架的车型也可以考虑,到时候你还可以把孩子,啊不对,行李绑在上面;除悬挂和传动结构外,底盘要尽可能的干净,这样多年下来,能确保至少车还能走。还有,确认后座能完全平躺折叠过来,后备箱空间是否足够大,你现在觉得这种要求可能匪夷所思,但真的当你搬家的时候,你会感激自己当初选择了一个如此能装(B)的车。

然后我们谈谈轿车。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涵盖了两厢车、三厢车、和旅行轿车。个人偏好为:旅行轿车>两厢车>三厢车,我这么实际的人当然是以能装(B)为前提,但是从中国人习惯性审美来看,往往顺序正好是反过来。三厢车的分隔式后备箱设计让你可以满载各种奇怪味道的东西一路开回家,至少不会有买了外卖开车回家,边开边流口水的尴尬。而两厢车和旅行轿车则最大化了车体使用体积,一定程度上来说,运载能力不输于SUV。

如果你想购买轿车,请尽量避免A6L 和奔驰S 这样的领导人座驾。我知道你也不希望被别人当做一个“给别人开车的”。然后尽量避免大众高尔夫这样的烂大街的车,要有B格懂么,不能把自己和其他人混为一谈。

接下来就是一些 general rules了。首先,同样的车型,买动力较好的那个。大部分情况下,厂家会把最好的发动机用在最顶配的车型里(例外eg:大众最好的发动机是那台2.0升的涡轮增压机,但是,顶配则是一台3.0升V6)。其次,这个可能有争议而且看着跟前面那条冲突,能买自然吸气,就不要买涡轮增压。虽然涡轮增压有更好的动力表现和燃油经济性,但是它保养起来成本比自然吸气发动机高,同时,更耐造的肯定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再然后,看做工,比如钢板厚度,比如车里内饰的用料(简易办法,用手使劲戳中控台上的塑料,如果能按下去,说明是用料较好的车),用料这东西其实不好说,有时候厂家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所以,不妨买车之前在网上做做功课。

重中之重,你需要确认这台车后座上是否有放置安全座椅的接口。无论怎样,孩子永远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如果可以,请和我一起大声的指责那些抱着孩子坐车的不负责任的家长,我去年买了块表!

不出意外的话,根据你的预算,你应该已经把范围缩小到几款车左右。接下来则是正文,B格指南告诉你如何在最后挑选一台合适的有B格的好车。

首先,外形要独到,别人说丑,你就得说好看,凭什么,凭他们不懂艺术的美。你看大家都觉得新款奔驰E级的大灯失去了原有的经典四眼设计吧,你就得说,不,你们不懂这叫家族化,你仔细看,虽然最新款为两个大灯,但里面每个灯里面是不是有两套灯组呢,这还不是在向前辈们致敬。

进口车比国产车好,也就是说,像长轴距版这样的车你考虑都不要考虑,挤点儿就挤点。连宝马这么注重运动的品牌都恬不知耻的推出了3系加长版,你只能去进口那些标准轴距版的3系了,记住用词,不是短轴距,而是标准轴距。此外,倒不是因为外国的月亮更圆,而是有些配置真的只能在进口版上见到。

高性能系列无疑是受欢迎的,宝马M、奔驰AMG、奥迪RS等等。但是买了这些高性能车之后,第一件事儿,把标摘了,别让人从标看出来是高性能车。然后再换上一套安静点儿的排气系统,别吵到孩子们睡觉。当然,如果能在高速上分分钟地干了那些开丰田新86的小年轻还是很有自豪感的。超车过后一定要意味深长的望一眼后视镜,现在的年轻人哎,太浮躁。温馨提示:请勿超速和危险驾驶。

再有,车漆选择要到位,最靠谱的选择是广告上的宣传色,但这样容易落入俗套。要不就全黑或者全白。反正千万别贴膜弄个哑光紫或者镜面绿,还不够丢人的呢,巴不得要让全世界知道你买了个好车。但也有例外:如果你愿意,可以喷一下 Gulf 涂装或者 Martini 涂装,前提是你这款车确实有这两个品牌的涂装。至于这俩涂装长什么样儿,请自行百度。

最后,除了一些细节上的改装(比如之前说的排气管),千万不要再改装别的,比如包围、尾翼、甚至哪怕车灯也不行。记住,你是成年人,你要的是一台能支起一个家庭的车,它必须值得信赖。虽然有时候那些HellaFlush什么的看着挺酷的,但那也就是给年轻人玩玩的东西。别看了!

要不是被摇号政策逼的,我才不写这文章呢!就这样儿,回见!

【逼格摄影】Review:GoPro第4代发布

这年头出去玩,不绑一个GoPro随身拍视频都不好意思见人。现在在大街小巷,你能见到越来越多的人,把一台GoPro固定在支架的一端,举着另一端,对着自己玩自拍。GoPro已经从原来的极限运动专用的摄像机,变成了寻常百姓的卡片机替代品。但GoPro真的是有B格的象征吗?


记得最早了解GoPro,是从红牛速降赛(Red Bull Rampage)上看到的。选手起步的配置是两台,一台放头盔上拍第一人称视角,一台固定在车架上拍前轮。有的选手还会在车把上固定一台反过来拍自己的表情,有的选手还会在身上绑一台拍更好的视野。Anyway,GoPro最早的定位其实是为了应付极限运动中复杂的拍摄情况。(下图有三台GoPro,你都能找到吗)



后来,渐渐地有人把它用在非极限运动上,比如绑在鸟身上作航拍用,比如放在平地上通过机身内置的延时摄影功能拍摄延时视频。再后来,我发现如 iPhone等智能手机取代了卡片机一样,GoPro取代了传统的手持DV,甚至成了新一代的旅行相机。其实GoPro这东西最有意思的地方还是在于玩法上。Vice News的前线记者把它固定在头盔上抓拍那些漏掉的场景。上次在马蹄湾我看到有人把GoPro绑在简易四轴飞行器上作航拍用。还有某土豪把二十多台GoPro连在一起拍“子弹时间”玩儿。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拍不到。


没错,谁都不喜欢又大又沉的单反。虽然单反的成像素质没的说,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打开那么大的文件,放大到100%看细节效果呢?除了Flickr,大部分在线的社交网站都会玩儿命压缩你的照片,所以现在来看,画质虽然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了。况且第一代GoPro就可以拍1080p,到现在这第四代已经可以拍4K视频的趋势来看,GoPro已经逐步的弥补了画质这块短板。



从第四代的宣传视频来看,没变的仍然是主推极限运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里面相当一部分的镜头在努力试图将GoPro打造成一款大家都可以用的日常摄像机。而且值得关注的是,GoPro改进了夜间(或暗光)下的拍摄表现。比如赛车的那段视频,在完全暗光的情况下,车身上的细节仍然得到了保留。也就是说,GoPro在逐渐的向全能产品发展,好事儿好事儿。

同时,GoPro的缺点还是不少。首先,GoPro的配件太贵了。如果你想按照上面那样配置一整套的自行车配件,配件总价下来估计应该和再买一台GoPro差不了多少。而且GoPro的电池续航也一直饱受诟病。虽然GoPro 第四代银色版首次内置了屏幕,但其他大部分版本仍然是无屏幕版,况且尚不知这块屏幕会有多耗电。

而且作为一个极限摄像机,GoPro更注重的是如何摄像。但凡是玩儿过摄像的人都知道,一段好的视频一定是以牺牲成千上万倍的素材而获得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那个耐心,花上小一整个礼拜的时间,来剪辑过去的一个周末拍的东西。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是图片比视频更受欢迎,因为图片更易缓冲,所花流量更少,而且支持的平台更为广泛。所以从制作者和观看者的两个角度来说,视频无疑是一个更费时间的选择。


Bottom line:我记得我以前说过,以后数码相机的趋势会有几个方向。一个是与手机的集成,一个是中画幅甚至大画幅感光元件的价格降低,还有一个就是极限运动相机/摄像机的发展。比起Sony等竞争对手,GoPro已经远超他们不少,值得买么?如果有闲钱,肯定是值的。但如果您出门只打算带一台相机,目前来看,单反才是更靠谱儿的选择,因为GoPro仍然是一个小众的选择。


2014年9月23日星期二

【B格艺术】现代艺术B格速成

看的正是B格

我们先来看看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你们感受下。


看得懂么?看不懂就对了。我记得微博上的“小顾聊绘画”曾经准确的评价过“艺术分为两种,一种看得懂的,一种看不懂的”。关于看得懂的那部分您可以移步去买他的书或者看他的微博,关于看不懂的这部分,今天我来帮大家“解读”。这样您下次再去博物馆的时候,至少可以煞有介事的来两段。

B格这东西就是,大多数人都知道伦勃朗的用光有多巧妙,卡拉瓦乔画的表情有多传神,莫奈的色彩和光影的搭配如何的和谐,梵高的线条有多厚重。但很少有人能站在上面那幅画说出一二,为什么,太难懂,或者艺术家就没指望你能懂。但是如果你要是满嘴胡来两句,绝对能把和你同行的人吓个磕头拜师,这就是B格。谁知道你说的对不对呢,反正靠谱沾边儿就行。(遇到马上掏出手机查维基百科的人,你还是和他绝交比较好,么么哒)

让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一下西方美术史。其实只要记住关键词,你基本上就可以滔滔不绝的扯很久了。
17世纪:巴洛克艺术(气势恢宏且具有戏剧感的那种,宗教向)。
18世纪:洛可可艺术(倍儿精致华丽的那种,宫廷向)。
18世纪:新古典艺术(反浮夸,回归16和17世纪朴素宗教作品的那种,宗教向)。
19世纪:现实主义艺术(有内涵有思想的那种,平民生活向)
19世纪:印象派(反学院派的那种,光!线条!色彩!)
20世纪:见下面详解。

野兽派:代表人:马蒂斯。平面化一切(这么看,马蒂斯领先iOS 7领先了一百多年啊)。没有立体的透视,只有颜色的强烈对比。这里插播一句,我一直不理解那个特别火的花店为什么叫野兽派,他们又没有把花压成平面拿去卖。


立体派:代表人:毕加索。平面化上的立体化。抛弃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通过大量的解构和重组,还有阴影的运用造成三维立体空间错觉。毕加索真的是太火了,而且留存世间两万多件,简直就是吸金机器。


抽象主义派:代表人:康定斯基。不画自然界能看到的东西,画意识中形成的东西,来反应自然界能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如果不是艺术家本人,你很难猜到他在画什么,因为你很难猜到他在想什么。


达达主义派:代表人:杜尚。恶搞所有的古典。其实这应该是最好理解的现代艺术之一。现代艺术中的朋克,反战(这里指一战),反传统,反一切!乌拉!(达达主义者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艺术,而是反艺术)


超现实主义派:代表人:达利。探索潜意识和直觉。画的都是你想不到的,或者是你喝多了磕大了之后“看到的”。他们探讨的是生与死,是未来与过去,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抽象表现主义派:代表人:波洛克。通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构图来表达艺术家作画的时候的情绪。没有主体,没有刻意的设计,甚至连作品名(大部分波洛克的画作是以数字编号命名)都没有,只有情绪。同时,作画技巧也从传统的“绘画”变成了其他形式,比如波洛克的滴画法。


波普艺术:代表人:沃霍尔。这也是非常好懂的现代艺术。强调通俗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联系。提倡艺术刻意被大量复制(也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艺术要商业化,艺术家要钱!


图片来源:Moma官网、Tate官网、及网络

2014年9月20日星期六

【B格摄影】胶片摄影到底哪儿好

玩儿摄影的,用胶片总是给人感觉更B一些,其实这已经是一个足够好的理由了。但是老B们是不会满足于此的。


在B界,手动的都比自动的好,老玩意儿一般比新东西强(除非你能在发布前搞到一块Apple Watch)。举例说明,一块Grand Seiko的逼气就能分分钟盖过市面上任何一款新发布的电子表(ie:G-Shock高端系列、Burberry的手表,噗)。光是日本精工株式会社的制表历史和工艺,就够分分钟拿下前面两个竞争对手,尽管有时候Grand Seiko是最便宜的那个。

再比如,你要是能搞到一台E30 M3(第一代宝马M3),肯定比一台F80 M3(现款宝马M3)要逼气袭人的多。为什么,E30是全机械结构,而且被认为是BMW所出产的最可靠的车型之一;E30是第一代BMW M3,开创了BMW M系列的神话,奠定了M3在房车历史上的地位;E30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宝马被认为是最好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生产商之一),而F80则是一台迫于环保压力所生产的涡轮增压机。虽然一台非常好成色的E30只要3万多美元,但其逼格程度远高于62,000美元的F80。(见下图,有图有真相)


所以,根据此逻辑,机械相机的B格程度要高于现在的自动相机。不信你看看徕卡论坛上大家怎么说的,M3和M6 TTL被认为是徕卡最好用的两台相机,而MP和大M,则被认为是向数码时代妥协的产物。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不能朴素的将上面的那个逻辑推导出胶片摄影很好的这个结论。所以,黑!喂!狗!

首先,胶片的宽容度要优于数码相机。很好解释,当使用数码相机时,夕阳西下,逆光拍摄的时候,如果天空的曝光是准确的,暗部将是死黑一片,反之,主体曝光准确,天空将是惨白一片。这就是数码相机宽容度不足的地方。而当使用彩色负片和黑白片的时候,宽容度的提高,会让成像更加接近我们人眼所见,即天空和主体曝光都相对准确。

B格理由:拍景物还好说,实在不行可以HDR。但赶上一个无比美丽的夕阳,妹子要拍大逆光,怎么办。你是选脸黑的那版还是选天空没颜色的那版?来,还是用这台胶片相机吧,咔嚓。


另外,胶片的色彩还原程度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是由几千万个像素点密布而成;而胶片相机则是由化学感光颗粒组成。看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会有一种吃快餐般的大快朵颐感,好看,爽;而胶片则更会是一种需要细品的味道,色调(或影调)刚看会觉得稀疏平常。但当你仔细品味的时候,你会发现,正是因为它非常接近你平时人眼所见的场景,所以你才会有这种稀疏平常的感觉。(注:高反差黑白片、特效负片、高饱和度正片不在讨论范围内)

B格理由:再也不用努力的钻研PS技术调色至胶片色调了。直接买胶片机不就好了。


再有,胶片能给拍摄者更好的拍摄习惯。绝大部分从数码相机转用胶片相机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原来一口气能连拍十几张同样的场景,现在反而会在仔细构图后再拍摄一张。这种更加慢速的拍摄会给拍摄者更多思考的时间,用来决定构图、曝光,以及用来等待和捕捉“决定性瞬间”。因为可拍摄的次数少了(135胶卷一卷最多38张),所以要保证出片率。当然,如果要是职业记者或者摄影师,往往又会回到一个场景连拍很多张的这条路,因为要制作Contact Sheet来选片,而且要保证能出片。

B格理由:我记得那会儿我跟朋友讲过大画幅的拍摄过程。1. 拉着拉杆箱(要么用耐摔的Pelican,要么用B到爆的Globe-Trotter)到理想的机位;2. 支起三脚架、相机,套上遮光布;3. 胸前挂着俩物件儿,一个是测光表(要针式的),一个是放大镜(施耐德8倍),掏出测光表测光;4. 掐指计算曝光步数和对应关系,要考虑到景色的反差程度以及可能的倒易率失效;5. 把自己罩在遮光布里,用放大镜细调对焦;6. 接上快门线;7. 沏壶茶或者抽根烟,等最佳光线的那一瞬间,捏快门。这不比那帮玩儿数码的小子B格高多了。


同时,胶片也可后期。胶片的后期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于冲洗过程,如果你整卷欠曝或者过曝(往往是因为相机的错误设置导致的),你可以通过迫冲等方式来纠正回来。在这个原理下,你可以把一些低速胶片(如ISO 100)用于更加昏暗光线下的拍摄(相机调至ISO 400),然后再后期迫冲。第二阶段在于放大,这个阶段允许你剪裁和调整某个区域的曝光,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可以说,第二阶段的后期形同于数码摄影中的PS阶段。

B格理由:下次带姑娘回家,记得这么说,这是我家客厅,这是我家厨房,这是我家厕所,这是我家书房,这是我的暗房,对,我玩儿摄影,但只玩儿胶片,来,这是我的卧室。


还有,胶片摄影能给我们带来更多选择。如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时候,可以利用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来准确的为有一定反差的场景曝光。如用某些胶片相机拍摄时,可以通过重复曝光来得到期望的效果。如中画幅相机的印刷幅面是数倍于全画幅相机。如某种特种胶片可以带来特定的效果(ie:红外线胶片)。

B格理由:玩儿胶片,出去至少仨相机。一台135旁轴机用来抓拍街上老乡们的表情,要有人文关怀;一台120中画幅(背得动的话最好是6X7画幅的)用来拍景、拍壮美之景;一台能拍宝丽来的照片,您没听说过#拍片送人#项目 ?那您还是先用好您的数码相机吧。


2014年9月17日星期三

【逼格家居】主流西方厨具品牌对比

曾经有老炮教导我,看一个人的B格程度,不要看他用的什么包,穿的什么衣服,要看他穿什么样的内裤,穿什么样的睡衣。后来我觉得这个审核条件简直令人脸红到发烫,但是其精髓还是相当值得借鉴的,那就是“B格真的高的人,会从内到外的B气袭人”。所以,在你能看到别人脱下外衣露出内裤之前,不妨先侦查侦查他家里其他物件的B格程度,比如,厨具。


声明:如果您擅长中餐(或用不惯西式厨具),最佳的选择永远是一口生铁锅配上阳江十八子菜刀。

西式厨具从材质上其实大概分为如下几种:铸铁、不锈钢、铜质。

先说铸铁锅:其好处在于耐用和保温性能好。只要盖着锅盖,保温一个小时不是问题。另外,现在很多牌子会在外面镀上一层珐琅层,让铸铁锅显得更加的鲜艳和B气袭人(你想,谁家厨房会有一个嫩黄色的锅啊)。铸铁锅好用的地方有很多种,比如它可以间接的代替高压锅,让水分留存在锅内。而且当你需要你的煎盘Smoking hot的时候,最佳的选择也是铸铁,因为其他材质的锅就算没烧漏,也快变形了。只要锅养的好,铸铁锅是天然的不粘锅。

铸铁锅的牌子最主流的有:Le Creuset(以下简称LC)、Staub、Lodge

Lodge这个牌子其实应该是最耐用也最接近原始铸铁锅的,但因为它没有珐琅层而且价格低廉(质量其实很好),所以并不入各位老B的法眼。

同样作为法国牌子,同样作为深受各国名厨喜爱的品牌,LC和Staub更像是一对双胞胎。很多人对于二者的区别认知,一直处于黑珐琅是Staub、白珐琅(搪瓷)是LC。其实并不以为然,这两个品牌的区别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

拿最常见的铸铁锅型 Cocotte(炖锅)来说。同样是不粘锅的涂层,LC的白色搪瓷层优势在于更容易把食材的颜色炒出来,做过对比试验,煎鸡胸肉,同样的时间下,LC煎出来的的鸡胸肉有明显的Glaze,而Staub没有。但Staub的优势则在于更加耐用,LC的白色搪瓷层会破掉(chip),而Staub基本上可以保证你终身使用(注意LC提供十年的无条件保修,Staub则未注明具体有多长)。同时,Staub有一项专利,即在锅盖底部有乳突设计,这样水蒸气凝结在锅盖上时会自然的滴回锅内,形成内部水汽循环。而LC只能靠沉重的锅盖来减少水分的流失,但这样水分的回流并不均匀。


然后是不锈钢锅:其好处在于好看(闪瞎尔等狗眼),能给食材本身增光添彩,选择多。你仔细看所有的名厨的厨房,其实真正的Workhorse厨具还都是不锈钢的,从性价比上来说肯定是最优,另外该家族中还有不锈钢不粘锅。

不锈钢的牌子最主流的有:All-Clad、WMF、双立人、Fissler

其中Fissler更属于一种专长在高压锅的不锈钢锅品牌,所以在此并不讨论。不过号称其辐射形 的锅底能更高效的导热,但我认为再高效也比不上铜质厨具的高效(下面讨论)。

首先,一个好的不锈钢厨具应当是一体成型的,即锅底与锅身之间没有焊接,这种工艺的好处在于会均匀的受热。但是WMF和双立人用很好的焊接工艺弥补了这一缺憾。接下来,看锅的厚度,最好的结构应当是“钢铝钢”三层的三明治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平衡了导热性和保温性的问题。在接触热源的情况下,能迅速热锅,在离开热源的情况下,能相对长的保温(这也就是为什么不锈钢锅是铸铁锅与铜锅之间的选择)。同时,All-Clad还提供了像d5系列这样变态的“钢铝钢铝钢”五层结构。最后,好的不锈钢厨具的锅柄应当是隔热的,这样你可以不用戴着手套,或者隔着毛巾拿起你的厨具。


最后我们来说铜锅:好处是,太!B!了!首先铜质锅具的颜色和样子就够成为厨房内的焦点了。铜锅导热性能极好,基本上把铜锅放在火上,数10秒,就热好锅了。还有,这货极难伺候,每五年要寄回法国重新镀涂层,平时用完之后要用专用的洗洁剂清洗,擦干,并悬挂存放(防止铜锈)。最B的地方在于,好的铜锅,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的(但此工艺被法国政府禁止了许久,因为敲打铜锅会导致工人耳聋)。

主营铜锅的牌子有:Mauviel、Ruffoni、de Buyer

Ruffoni是现在少有还用手工打制铜锅的牌子。并且在锅柄连接处和锅盖把手上会有雕花(当下这季是Artichoke)。

Mauviel和de Buyer也是常见的铜锅牌子。米其林厨房的标配之一,吃过那么多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只有少数的几家没有使用这两个牌子的铜质厨具。如果你在谁家能看见这两个牌子的铜锅,基本上可以确定他要么就是职业厨师,要么就是不嫌麻烦的老B。

这里要备注一句:All-Clad这个品牌出了一个Copper Core系列,非常讨好市场。它的结构是“钢铝铜铝钢”的五层结构,所以提供了接近铜锅的使用体验,但又不至于让你成天愁于如何伺候你的锅。

当然,厨具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比如专长不粘锅的瑞士钻石锅(Swiss Diamond)和Scanpan。但上面所提及的牌子基本覆盖了高端厨具的大部分选择,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品味、需求来决定如何搭配自己的厨房用品(废话,我知道,其实钱包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各位也可根据此,来决定,你是否,真的,进了,一个,高富帅,或,白富美,的家门。祝好运!

图片来自William-Sonoma

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逼格着衣】优衣库+J系列,回归!

早在2009年3月开始,德国设计师Jil Sander便与优衣库展开了第一次合作。+J系列也如期的问世。这段时间是Jil Sander与优衣库的甜蜜期。

Jil Sander是业内有名的偏执狂与控制狂。在执掌Prada期间,她就曾多次与其大老板Patrizio Bertelli争执而甩手离职。其实我觉得Patrizio Bertelli还挺委屈的,谁摊上这么一位都会吃不消。她对面料有要求,对版型有要求,对模特有要求,甚至对广告大片的拍摄也要干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偏执般的细节控,造就了Jil Sander的风格。

同样,优衣库作为典型的日本企业,对于细节的要求也是近乎偏执。于是在品牌合作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双方的愿景还是相当一致的。“Luxury will be simplicity. Purity in design, beauty and comfort for all. Quality for the people. ”夺么好的一段slogan啊。

但双方的合作在2011年中戛然而止。双方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给公众,但可以想象的是,一方的愿景是制作价格适中的高品质成衣,而另一方的策略则是不断扩大的全球销售网络。连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公司也承认,+J并没有贡献太多的销售额,而其市场营销的收益又难以衡量。

就在大家都以为2011年年底的+J秋冬系列将会是绝唱时(相信我,真的有倒卖这玩意儿的),2014年10月,迅销公司宣布,+J项目重启。(癌骂)

最开始我也激动了一阵子,心想着老逼们其实就喜欢这样的,设计感强,用料做工扎实,又不会让钱包受累。但当我看到这回这批+J系列的叫做“The best of +J collection”时,我突然又懂了点什么。想想那些过气儿已久的歌星,一般在他们的晚年都会出一张精选集,英文就是“The best of Someone”。原来,说白了,这次的+J就是把以前的设计改改,再拿出来卖,哎。

让我来举两个栗子。

比如这件大衣(左图为2010年秋冬系列,右图为2014年系列):


不过上面这个例子终究是有些改动的,再看看这个例子


看到这里我已经无语了。设计师的名字果然就是头牌,多年前的设计直接拿出来卖都能Launch a campaign。这就是如何解读Jil Sander那句“不参与设计”。

但话又说回来,有Jil Sander和之前+J的名声在,这个系列并不愁销售,当然也值得去收一两件。我想谁都会念念不舍刚在一起的甜蜜期吧。

PS:无论如何,也比最近H&M和王大仁(Alexander Wang)的合作强,如图(Rihanna亲身示范):


图片来自网络及优衣库官网。

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逼格吃货】Brunch?不乱吃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周日的早午餐才叫Brunch,但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周六和周日的早上基本上都能见到挂着Brunch招牌的餐馆。对于繁忙的上班族来说,Lunch真的就是在乱吃。那到了周末,可就千万不能亏待自己的嘴和胃,睡个懒觉,来一顿不乱吃的Brunch。(今儿周五?抱歉,Brunch欠奉)


在我们谈论吃之前,我们先聊聊喝,对,你没看错,来,先走一个。

当我们谈论Brunch时,在这个词之前用的最多的定语不是Savory,也不是Gravy,而是Boozy,酩酊地,不过在这个情形里,语义应该为,喝美了的。

想想看,每周五(TGIF!)下班之后,约着你的狐朋狗友喝个酩酊大醉,跌跌撞撞的回到了自己狭小的公寓,还没来得及洗澡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第二天一早醒来,宿醉的头痛感席卷而来,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什么?你猜对了,没事儿,再干一杯就好了。真的,相信我,真有这么一款“解酒”酒,Bloody Mary,血腥玛丽。

上等的西红柿汁(有时甚至是浓汁)配上伏特加,再根据调酒师的心情加入柠檬汁、辣椒酱、黑胡椒粉等等调味品,插上一根芹菜,一杯上好的黑暗料理鸡尾酒——Bloody Mary就调制好了。而这款鸡尾酒的身世更是扑簌迷离。纽约曼哈顿中城一家著名的牛排馆“21 Club”宣称自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明了这款鸡尾酒;同时,巴黎的调酒师Fernand Petiot,则宣称自己也在那段时间发明了血腥玛丽,并带入纽约,造福事儿B的纽约客。无论怎样,血腥玛丽的配方虽然每家皆不同,但仍然抵挡不住它提神醒脑的奇葩属性。就在喝下去的第一瞬间,首先扑面而来的是西红柿的酸爽,然后紧接着是各种混杂的香料味,还带着点辣,当你咽下去的那一瞬间,伏特加从众多味道中脱颖而出,给你一股似曾相识(就昨晚)的酒精气息。爽!来,再走一个。

作为非常好的聚会时段,一顿Brunch上不可能坐着的全都是宿醉的人(Chow, Leslie Chow)。但如果看着别人喝酒,自己不喝,岂不是太没有逼气了。于是上天又发明了Mimosa,拯救一群清醒老逼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其中,更是受广大女性喜爱。

发明于巴黎著名的丽兹酒店(Hôtel Ritz Paris),这款鸡尾酒由香槟(或起泡酒)和橙汁(也有葡萄柚版本)勾兑,啊不,调制成。老逼我曾在纽约的Public喝到过由含大量果肉的橙汁配制,喝道嘴里之后,香槟的气泡伴随着橙汁的果肉在嘴里炸开,感觉一级棒(いちばん)!。由于用的是香槟杯为您奉上,这款酒的逼气一定意义上超过了前面的Bloody Mary(Bloody Mary用的是Highball Glass,高球杯)。而且,你点一杯Bloody Mary无非是在告诉旁人,昨儿晚上喝大了,但点一杯Mimosa则会是,我连Brunch也要喝的逼气袭人。


说完了喝,我们来说Brunch的吃,没错,菜还没上呢已经干两杯了,来,再走一个。

Brunch简直是各个餐馆最佳的试验田,厨师们可以在这些简单的食材上尽情发挥,把那些稀疏平常的食材加工成一道道美食。于是,各种各样平时中午不营业的逼气袭人的餐馆,到了周末,纷纷支起户外遮阳伞,迎着笑脸,招待起他们的上帝。你可以吃有烘豆的全英早餐,也可以吃黑糖布丁华夫饼,你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但要注意,Brunch的精髓在于,一定要吃的高热量高糖分高蛋白。理由很简单,为了醒酒。而且如果你在周末选择了吃Brunch,下一顿理所应当的只能是晚饭,多吃点,别饿着。

近来最富盛名的Brunch主菜当属Egg Benedict,班尼迪克蛋莫属。源自1894年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Hotel),股票经纪人Lemuel Benedict吩咐主厨做一道能解酒的鸡蛋菜肴(你看,又是解酒)。传统的做法是用一片英式玛芬作底,上面依次是煎好的培根或火腿、水波蛋(Poached egg),再浇上荷兰酱(Hollandaise sauce),再缀上香葱碎或者培根碎。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衍生食谱,譬如用烟熏三文鱼代替培根或火腿,又如用奶酪白汁(Mornay sauce)代替荷兰酱。但万变不离其宗,Egg Benedict永远是Brunch餐桌上的常客与头牌。


当然,对于那些只吃贵的不吃好的老逼们来说,Steak & Eggs,牛排煎蛋简直就是上选。这是一道简直无法考究来源的菜。曾经在名厨(也是个人最爱)David Burke的旗舰店David Burke Townhouse见到过用Prime级别眼肉制成的Steak & Eggs,当时不禁感叹到老逼们吃个Brunch都吃的比我的晚饭还高级。牛排的大小很有讲究,餐馆不会像牛排店一样提供16盎司的巨量牛排,这样的话估计吃个Brunch都得60多美元。所以往往能见到的是8盎司甚至6盎司的小份牛排。毕竟还得喝酒呢对不对。基本上来讲,其精髓在于,我吃个Brunch都要吃的高级,吃出风格。

最后,有一些实用的逼格建议。一、毕竟Brunch的食材简单,所以在挑选餐馆时尽可放心的去一些上等的餐馆,比如前面讲的David Burke Townhouse,或者那些平时你都不敢进(谁说不敢)的酒店。二、经常能看到有些餐馆打出来All-you-can-drink Brunch的招牌,但要注意,这些地方用的基酒往往都是最便宜的,所以有时候喝了反而会感觉不舒服。三、虽然叫Brunch,但也别太早,别抢在人家十点开门的时候冲进去。大部分餐馆会一直营业Brunch到下午三点,甚至四点。好好睡个懒觉才是正经事儿。四、广式早茶也可被称为是Brunch,只不过没有酒而已,虽然茶也很解酒。

来,干了最后这一杯,check please。

2014年9月11日星期四

【逼格着衣】Review:SuitSupply 2014秋冬上市

当我们谈论一个西服成衣时,我们谈论的有两种西服,用人话讲就是:正装西服和休闲西服。简而言之,前者会让你穿的像是干投行、会计、律师等传统行业的精英,后者则会让你拿到时装周的通行证,像是周末去露台趴体,像一个没有工作吃老钱(Old Money)的老炮儿(如下图)。


很明显,Brooks Brothers是前者,SuitSupply是后者。同样的预算内,Hugo Boss?不好意思我觉得你们的设计师把一个版型用了近十年,不过好在你们启用Jason Wu为新的设计总监,我们拭目以待一下。Z Zegna?请把面料做好点谢谢,版型再好不能当饭吃,作为一个资深逼,我们对于逼格生活的要求一定会是“实质大于形式”的。

当SuitSupply刚红起来的时候,我嗅到了其中逼气大于商务气息的味道。后来它在上海陕西北路开了店,在纽约Madison大道上开了第二家店,甚至连炎热的亚利桑那富人区Scootsdale都没有放过,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服务于见习老逼的品牌。

面料:

SuitSupply面料有多好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再赘述了,连WSJ都给它做了背书(链接似乎会被墙掉吧),虽然WSJ在业内已经被抨击为软文大师,但仍然挡不住其文章的分量。新一季的面料大量的采用混纺面料。这里我所说的混纺,不是那种你在ZARA(笑)看到的羊毛和涤纶(或棉纶)的混纺,而是羊毛、羊绒、毛海、丝料、亚麻、麻和羊驼毛(草泥马毛)的混纺。这样的混纺互补了面料之间的优缺点,譬如羊毛和丝绸的混纺解决了亚麻面料的易皱褶的特性,或者羊毛和羊绒的混纺提高了面料的御寒能力但又很好的控制了成本。

成败皆因萧何,本季面料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混纺。首先,不得不说混纺降低了逼格。真正的老炮儿是无所谓亚麻是否会皱褶,因为他们每天都会有保姆帮忙熨烫衣服;同理,他们也不会在意羊绒和羊毛的混纺是否控制了成本,因为真正的老炮都不差钱。其次,混纺间接的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利润率。在去年,SuitSupply大量的应用110s和120s羊毛面料,而在今年,同样(甚至更高)的定价下,SuitSupply在低支的羊毛面料中掺杂了麻、亚麻等其他面料,间接的提高了利润点。

剪裁:

SuitSupply再次用剪裁向大家证明,我们是卖给老炮的。更少的Classic版型,更多的Contemporary版型。新的一季除了高档系列(Sienna和La Spalla)和少量Lazio版型外几乎全都是偏重休闲的款式。大量的Patch-pocket和Peak lapel设计,更跳跃的颜色搭配。我非常好奇为何SuitSupply把在过去两年中建立的良好的商务逼口碑拱手相让给竞争对手。我愈发的认为,SuitSupply会是很好的周末便装,而非每天都能穿的商务休闲装。至少,我不希望在公司里看见有人穿着这套Havana三件套来上班。


定价:

前面说了,SuitSupply利用不同面料的混纺,降低成本,提高了利润。这样做其实无可厚非,per se。但是当你把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的时候,我看到的全都是过去两季的Napoli fit,而现在这季只有这一款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Lazio fit跌破4,000元大关。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价低质优售价2,980的Napoli套装了。


Bottom Line:

Stash本人已经入了一件Havana的单衣夹克作消遣,但仍然对这一季持观望态度,感觉如果这一季都是这个价格区间的话,真的不妨去试试他们的MTM服务。因为买OTR再加上根据身材后期调整的费用其实和一套纯定制的西服不会差太多。等我有闲有钱了,去定一套,回来再给大家写review。

利益申报:此文与SuitSupply无任何利益关系,作者没有收取SuitSupply任何形式的报酬来完成本文。图片来自Sandrasemburg(于Pitti Uomo 2014)及 SuitSupply官网。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逼格着衣】Off-the-rack,Made-to-measure,与,Bespoke

我们先暂且不谈不同风格的西服特征,虽然所谓的意式、美式、英式西服的界限早就越来越模糊。我们今天来谈谈三个英文词(汇):Off-the-rack,Made-to-measure,与Bespoke。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的西服购买方式,也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逼格。


Off-the-rack(OTR),西服成衣,又可以称为Ready-to-wear,只不过OTR是一个在西服界的专有称呼。顾名思义,你从衣架上拿下来,一试,不错,买。这就叫OTR。即便你在购买后又找了一个裁缝,给你进行了一系列修补,它仍然是OTR。从裁缝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西服修改起来余地不大,各种地方只能余出一英寸左右。

OTR的好处在于便宜和便捷。即便到了Ermenegildo Zegna级别,一套完整的OTR西服下来也不过3000多美金。而且如果你的身材并不是特奇怪的话(比如没有大肚子、胳膊和腿的长短比较标致),大部分品牌的西服都可以拿来直接穿,或者让裁缝在一些细节上做调整 。

如果你需要一套上班穿的西服,可以参考Brooks Brothers 1818系列、SuitSupply的Napoli、Lazio系列、Z Zegna系列等等。OTR的选择很广,所以各位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牌子来购买。其实从投资回报比的角度来看,一套好的OTR,是完完全全值得购买的。

但从逼格的角度来说,OTR只是一张入门票,当你掀开西服外套的时候,全黑或同色的衬里会把你的西服品质暴露给其他江湖老炮儿,同时惹来一阵窃笑。

Made-to-measure(MTM),量体裁衣的西服。与OTR不同,这次你先见到的不是一个个恶狠狠准备吸干你的销售,而是胳膊上绑着针插,一手拿着面料书的裁缝。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你的版型、面料以及一些细节(比如开衩、是否有stitch)。

一般来讲,一套MTM西服需要至少见裁缝三次。第一次,量身定款。根据你的需求,定制出一套西服样板,量身材,确定尺码。一般来说你的选择范围会局限于二三十余种面料和几种版型。第二次,试穿半成品。裁缝会用划粉(Tailor's chulk),根据你的喜欢和合身程度,进行进一步细微的调整。第三次,试穿成品。如果裁缝经验足够多,这次试穿基本上能定型,如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还得见第四次、五次、六次。

MTM的好处在于绝对合身,如有不合身的地方一般多是因为版型不合适。但MTM的价格往往为同款OTR的数倍。不过请相信我,一套MTM绝对够你叱咤职场或大部分其他逼气不高的场合。

Bespoke,西服逼界的皇冠。翻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这个词在中文中的特定含义,暂且用它的自身义来解释,预约式西服(是吧,我也觉得特别扭)。这次,再来店里(往往是专营西服的店),你会被邀请到一间包房,或者隐秘的二楼,坐下来,就着一杯香槟慢慢定制。

与MTM不同的地方在于,Bespoke的选择往往令人惊奇的多,根据Stash的经验,一般来说光面料本身就有至少会有300余种选择,而款式则更是听您吩咐。在著名的萨维尔街(Savile Row),很多店都提供一人一版的服务,比如Anderson & Sheppard、Norton & Sons等等。在细节上,牛角扣或纯铜扣取代了廉价的塑料扣,而面料也往往摒弃廉价的90支等沉重的面料,改用至少120支,甚至160支以上的高级面料。这种高支羊毛面料接近,甚至超过了羊绒的细度,穿在身上轻若无物。

同时Bespoke的代价往往也是出人意料的。价格上来说,根据裁缝的不同而不同,但起步价格大约在3,000美元。而且由于需要订购面料、排工期、和本身的制作工时,一套Bespoke西服往往需要一到两个月去完成,再加上试穿和修改的时间,总共用时轻松超过两个月。

当穿着MTM的老炮儿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地讨论着那些刚入行的小屁孩儿穿的OTR时,穿着Bespoke的老逼举起手里燃了一半的,吸一口二号Romeo Y Julieta,感叹道“太年轻,太简单,有时太天真啊”。

【逼格相机】Review:新X100系列产品:X100T,发!布!

Stash本人从来并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师,最多算是个拍照的。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逼格,我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多长?八年吧)只用胶片拍摄。这是一个被问了无数次的问题,“为什么要用胶片拍摄?”,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各位戳这里。

但自从来到了逼都纽约生活,除了提高了自己的逼格姿势水平以外,如何冲洗胶卷曾是我一度最大的困扰。一卷黑白135胶片,如果去质量好的冲洗店冲洗要9刀(含税10刀),这对于为了装逼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老逼Stash来说简直是噩耗,三卷胶卷相当于一顿正经不错的午饭呢!另一套解决方案则更蛋疼,攒半年多的胶卷,飞回北京的时候顺便送去冲洗。但这套方案,一是极大的增加了我后期扫描的工作量(现在还屯着十几卷没扫),二是对我的拍照兴趣简直是致命打击。各位如果有幸能在逼都碰见Stash,你们绝对不会看见我背着相机。

于是,老逼屈服了,我要买一台数码相机。

首先,不能是单反。别提你们的1Dx和D4s有多牛逼,俩字儿:沉!大!而且我一直坚信摄影师JJ的长度和单反(或其他装逼物件)的大小成反比,你见过哪个器大活儿好且迷人风骚的摄影师成天背着1Dx配100-400mm?这个理论早已被汽车界老逼Jeremy Clarkson验证(见Topgear S12E02)。Size matters, but in this case, in an opposite way。


其次,不能使中画幅或者大画幅。首先尺寸的问题就不再赘述了。虽然中画幅乃至大画幅在成像上更优秀,拍照过程更逼气袭人,但是实在是难易携带。虽然可以拉一个Pelican安全箱四处跑,但我总不能显得像是刚从北京站或者Penn Station刚下火车的人一样。而且中大画幅仍是胶片时代的产物,前面说了,我要买一台数码相机。

再次,不能是高端数码相机。比如哈苏Lunar(听说本身也不咋地),徕卡M系列,哈苏H4D。理由很简单,我们要的是逼格,不是炫富,买这些也没用。其实是买不起啦。


所以我的目标缩小至便携相机。便携相机里除去了鸡肋的微单,留下了两个候选人:索尼RX1和富士X100S。

其实去掉索尼RX1的原因很简单。纵使你有全画幅传感器和一枚素质良好的35/2镜头,也挡不住消费数码的低端味儿。比如顶部的操作盘则完全是由其他的索尼卡片机移植过来,比如在外接其他品牌的光学取景器时,相机的屏幕无法关闭(只能全黑)。你能想象一个标榜为老逼的人,如其他游客一样,举着相机看着屏幕进行拍摄吗?逼格的精髓,不仅在于结果(出片儿)要逼气袭人,更在于拍摄过程就要严谨,严谨地逼。


这么来看,X100系列,是个好系列。

当我决定要买X100系列的时候,刚好赶上要换代的时间,因此对于一个“只买新的,不买便宜的”的老逼来说,X100T则是不二之选。
逼点一,混合光学取景器。在我试用X100S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枚OVF有多么出色。不仅提供了非常接近旁轴相机的取景感受,还在光学取景器中融合了对焦信息和曝光表。现在,在X100T上,这枚OVF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现在有92%的取景范围,有更多的信息可供显示,但最让老逼我心水的,则是在OVF取景模式下,700张照片的续航。700张!简直是一代续航天骄。这样老逼白天可以在街拍(我是指Street Photography),晚上开趴体的时候可以继续放心拍,开着闪光灯拍都没事儿!

逼点二,镜头。这是一枚23/2镜头,等效在APS-C画幅上就成了35/2。虽然透视、景深效果等和真正的35mm镜头还是差别很大,但是我真正关注的是镜头的反应能力。在胶片时代,我最喜欢的拍摄方式是超焦距拍摄,即把光圈开小至F8甚至F11,根据镜头的景深标尺将被摄物与背景隔离。到了数码时代,很难在寻觅到上面带有景深标尺的镜头,取而代之的则是自动对焦AF结构。良好的反应速度则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我对于自身拍摄习惯的需求。X100T有0.08秒的反应速度,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人类的眨眼速度。够了。

逼点三,设计。相机顶部转盘和胶片机的顶部转盘非常接近,提供了良好的操作体验。而且更逼的地方在于,快门按钮上提供了快门线接口,尚不知是否能用快门线,但是可以拧上去个按钮玩儿啊。整体的造型设计和早期的胶片相机设计十分相似,这样当我把它放在干燥箱里的时候,和其他的胶片机融为一体,毫不突兀(听见没有,索尼!)。

当然这个相机并非100%完美,譬如F2下的微距肉的比iPhone还难看。但我其实并不在乎,因为微距和大光圈拍摄本身也不是我的拍摄习惯。又譬如这个售价,1299美元可以买一个相当体面的单反配上镜头。还譬如相机本身的握感,让我觉得有必要找人定制一个握柄。

Bottom line,这是一个很好很值得买的相机,尤其是考虑到其本身的逼格和素质。但是如果你只是希望买一台旅游用的相机或者一台预算更低的相机,我强烈不推荐购买X100T,或许一枚18-200驴头(别看不起,没有这枚镜头,我估计也没那体力爬上尼泊尔的雪山)或者是索尼的RX100更适合你的需求。

利益申报:此文与富士公司无任何利益关系,作者没有收取富士公司任何形式的报酬来完成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逼格for生活 LAUNCHED!

作为一个资深蛋逼师、又糙又好的生活爱好者、反文艺青年爱好者、etc,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生活后终于想起来需要开设一个博客,一个供大家参考,让生活更逼格、更Bigger的博客。于是,于2014年9月10日(东部时间上午),“逼格for生活”终于发布了。欢迎各位奔走相告,我会记得抱你们大腿的哟,么么哒。